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免費商店守則:如何成立一間免費商店

免費商店緣起


「人類被創造出來,是為了要被疼愛;東西被創造出來,是為了要被使用,這個世界之所以混亂如斯,正是因為我們把東西拿來疼愛,卻把人類拿來使用。」


我們生在一個大家都覺得工作很辛苦、錢很難賺、東西很貴、房價更貴的社會,但同時,環顧我們自己家裡,有多少我們之前花錢買來,如今卻根本沒在用的東西?這些東西長期被閒置在一旁,佔據了一塊我們花大錢買來、租來的生活空間?

我們希望有一個空間,能讓人們分享多餘的東西,而不是只能丟到垃圾桶;我們希望有一個空間,能讓人們重新珍惜那些被閒置的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我們希望有一個空間,能讓原本相互築起高牆將自己封閉的都市人們,有機會接受其他人的單純友善的幫助;更重要的,讓他們有機會當個能夠提供幫助的人。


所以,出現了免費商店。



免費商店簡介


免費商店是一個讓資源得以自由流動的空間,人們將自己用不到的東西當成禮物送到免費商店來,不求任何回報,只為了那個東西有機會重新被使用。人們來到免費商店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不需任何代價,只要好好珍惜那些東西就是最好的回報。

免費商店不是企業,它本來就不是用來賺錢的;

免費商店不是社會企業,基本上也不需要營運成本;

免費商店也不是慈善單位,它不依賴捐款,也不關注特定弱勢;

免費商店由參與者共同經營,任何人都能在這個空間提供自己的貢獻,好讓這個空間持續運作下去。




免費商店守則

守則一、參與前請先了解免費商店。

守則二、免費商店的物品以空間管理人認定的範圍為主。

守則三、留下你用不到的,帶走你用的到的。

守則四、不需要交換,用的到就歡迎帶走。

守則五、請放你覺得會有人想要的東西。

守則六、免費商店不是讓人們解除罪惡感的垃圾場。

守則七、免費商店由所有支持免費商店裡念的參與者共同維護。

守則八、免費商店沒有絕對的守則,實際運作模式以空間管理人規定的為準。



免費商店計畫

免費商店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現在任何地方。目前多以咖啡廳、書店、教室、辦公室或是社區活動中心為主,可能是一個房間、一個櫃子或只是一個箱子。

我們想要做的,並不是一間非常巨大,甚麼東西都有的免費商店;

我們想要做的,是在社會各個角落,成立無數個小小的,走路就能到的免費商店。

只要有相同的概念,任何人、任何單位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任何地方成立免費商店或是舉辦免費市集。

我們絕對有辦法用更少的資源,過更好的生活。




常見Q&A


Q1:這是以物易物嗎?
A:不完全是,我們接受交換,但也歡迎任何人直接將用的到的東西帶走。我們也不會因為你放了一個東西,就逼你拿一樣其實你不需要的東西走。

Q2:沒東西提供可不可以拿?
 A:可以,那些東西放在那邊就是要給人們用的。

Q3:真的不用錢嗎?
 A:免費商店裡的東西都是免費的,但是如果你喜歡這個空間,歡迎用你自己的方式提供你做得到的事情。E.g.幫忙打掃、整理,補貼水電費等。

Q4:任何人都可以拿東西、放東西嗎?
 A:只要理解免費商店的理念,任何人都歡迎一起參與。但請試著了解一下免費商店,我們不希望人們在離開免費商店後,仍然是個陌生人。





Q5:我可以拿去給別人嗎?
 A:當然可以,我們也希望你順便跟他解釋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

Q6:要怎麼避免某些人把東西拿去賣?
 A:如果來免費商店拿東西的、放東西的人是我們認識的人、我們的朋友,我們就不會擔心他會亂丟垃圾或是把東西都拿去賣,所以我們會希望讓人們在了解免費商店的理念以及認識那個空間以後,才讓他參與。

Q7:東西太多了怎麼辦?
 A:空間管理人可以限定放東西的數量,或是掛上「只出不進」的告示牌,等到東西變少以後再將牌子拿下。

Q8:為什麼不捐給慈善團體?
A:免費商店的成立宗旨不是要激起大家的愛心,也不是要關心特定族群,只是想讓東西能好好被利用而已,我們歡迎有需要的慈善團體來拿,但是我們不會「要求」他們需要我們不需要的東西。

Q9:你們是甚麼單位?
 A:我們不屬於任何單位,我們只是一群,在各地有著類似理念,關心環境、不喜歡浪費,並相信我們可以用更少的資源過著更好的生活的人們。




台灣各地類似理念的地方




另外,下面連結為免費商店守則的印刷版,歡迎大家自行下載影印出來貼在免費商店旁邊跟大家介紹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yDrN1RL3yo_X0lUbC1IX0tuZ1E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良心商店賠錢,不代表你應該對人性失望:想付錢再付錢的OzHarvest超市

常常人們聽到免費商店的概念後,馬上就會聯想到前一陣子很紅的良心商店,同樣也是從國外引進的概念,人們開始嘗試用無店員式的商店模式,沒有店員在櫃台結帳,要買甚麼東西直接拿,然後自己丟錢到櫃檯旁的桶子裡。

良心商店也有各式各樣的形式,可以是在路邊擺攤賣香蕉或水果;可以是在冰箱裡投放上手工的蛋糕或甜點;也可以真的直接開了一間雜貨店。



我其實也很喜歡這樣子的概念,也很喜歡帶來我家住的客人到台中這邊的誠實商店去,裡面有各式各樣古早的點心,還有社區手工做的肥皂和玩具,要喝咖啡的話,櫃檯也有咖啡機可以自己去泡,拿完東西泡完咖啡,就自己到櫃檯去投錢。





然而,之前媒體報導一間良心商店失敗了的故事,因為有許多人沒付錢,東西拿了就走,搞到最後店家經營不下去了。然後大家就開始說那些店家是傻瓜、說台灣人很貪婪、說台灣就是鬼島…...也有人會跑來跟我說:「欸欸,你看看台灣人這副德性,你的理念行不通啦。」





……..




可是免費商店跟良心商店或誠實商店本來就不一樣啊,良心商店只是沒有店員而已,裡頭的產品還是有成本要賣錢的,但免費商店裡的東西並不是商品,原本就是免費的,原本就是要給人家拿走的。只是對一般人來說,這兩種模式都是大大不同於他們平常所習慣的模式,所以才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不過,最讓我在乎的其實是……我不喜歡人們拿良心商店的失敗,來消遣或是嘲諷著說人性本惡。



的確,有將近一成的人沒有付錢,也就是說每十個人可能會有一個人貪小便宜。但換句話說,其實這也代表了十個人之中有九個人是會乖乖付錢的阿,說實話,這比例已經遠比我想像中的高了…...




我只是覺得,如果我們拿那少數幾個人的自私,拿來套用到所有的台灣人身上,說什麼因為台灣人就是貪小便宜之類的話……這對其他九成乖乖付錢的人非常不公平。



為什麼我們這麼習慣拿極少數的族群拿來標籤化多數人?




不過,現實就是,良心商店或是誠實商店這種模式,真的非常考驗人性,這樣子追求雙贏的賽局中,只要出現極少數的不合作的人就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既然會有人不乖乖付錢的話,那就把標價拿掉如何?


之前英國那間剩食餐廳---真的垃圾食物計畫(The Real Junk Food Project),民眾進去餐廳吃飯,但是裡頭的餐點並沒有標價,吃完飯後,要付多少錢就付多少錢。去年,台灣也出現了七喜廚房,開始用這種自由定價的方式,讓大家自己決定要為剛剛吃的那一餐出多少錢。





但今天要介紹的,不是餐廳,而是一間澳洲新開的帥氣超市---OzHarvest超市。這是澳洲第一間剩食超市,或者有人說這有點像是食物的孤兒院……裡面塞滿了來自雪梨附近完全可以吃,但是原本可能會面臨被丟棄的食物。

進到超市裡頭,把你需要的食物放到袋子裡,然後到櫃檯會有志工幫你打包(要自備環保袋)……就只是打包而已,沒有結帳。

OzHarvest的核心理念是:「帶走你需要的,分享你能提供的。」他們希望讓人們能有機會取得這些被拯救的食物,尤其是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


所以,這間超市裡面的東西不是要拿來賣錢的!


但當然,如果你自認自己的經濟能力還過得去,他們也歡迎捐款給他們,要捐多少就捐多少。


意思就是說,並不是只有弱勢族群才能夠去OzHarvest的超市拿這些食物。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幾乎每隔幾天就會聽到有人說:「食物不要浪費很好,但你們這些人好手好腳的,就應該自己花錢自己去買食物,要把那些剩食留給需要的窮人吃啊。」



可是,這個社會並不會因為剩食都被拿去給弱勢家庭;舊衣物都拿去給街友;二手手機電腦都拿去給落後國家就變得更好……甚至,在我眼裡,這可能會變得更糟。



現實是,被浪費掉的食物、衣物及東西真的早就超出所謂的弱勢族群所能夠消耗的量了,就算我們把所有被浪費掉的食物都拿去給弱勢族群吃,他們也吃不完,如果忽視了這點,而持續的將界線劃分開來,剩食就只能給窮人吃。「你可以施捨食物給乞丐,但你不應該跟他們吃一樣的東西。」


這樣子跟種姓制度下的歧視有甚麼差別?



漸漸的,我們很可能只是營造出一個:有錢人開心花錢、買新東西、消耗資源,窮人則只配好好珍惜使用那些被浪費掉的資源。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這樣根本一點都不永續。



當然,經濟條件不好的人需要這些被浪費掉的資源,但我覺得,經濟條件好的人其實更應該去吃剩食、穿二手衣。當越來越多社經背景好一點的人們開始珍惜資源,大眾才會漸漸了解---吃剩食根本就不是一件會讓人沒尊嚴的事情,在我眼中,這才是解決資源浪費最根本的一件事。



我們也接受擁抱,因為愛是沒有保存期限的We also accept hugs, because love has no expiry date




我很喜歡OzHarvest網站裡面的問與答,所以大概將他翻譯出來如下,提供給那些不太習慣閱讀英文的朋友。


………………………………………………………………………
1. OzHarvest超市是甚麼?
這是澳洲第一間剩食超市,裡面有捐贈的食物,也有一些原本會被浪費掉的食物,但絕對都是可以食用的。

2. OzHarvest超市有甚麼?
各式各樣的食物,從蔬菜水果、麵包、罐頭到冷凍肉品及飲料等,還有像是盥洗用品等民生用品。店裡的東西視捐贈者及回收狀況而定,每個禮拜都不同, 


3. 剩食(Rescued Food)是甚麼 
我們跟超市及雜貨店回收那些因為過了上架期限而無法再被販售的食物,我們也去挽救那些因為各種商業理由而過剩的產品,比如說訂錯了或是更換包裝。


4. 要多少錢? 
我們的理念是「帶走你需要的,分享你能提供的。」如果你負擔不起而你需要食物,請直接帶走你需要的。如果你有能力分享一些,也請歡迎捐款支持。你捐的每一澳幣都可以讓OzHarvest提供兩餐食物給需要幫助的澳洲人。







5. 需要甚麼條件?
沒有任何條件,這裡所有的食物跟東西都是當地贊助的,我們的目的是要透過阻止食物被浪費、送到需要的人手邊來幫助我們的國家。


6. 怎麼運作?
·         在入口處拿一個購物籃
·         放入你各種需要的食物,有問題歡迎尋求志工協助
·         只拿你真的需要的,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享用
·         到結帳櫃台去會有志工幫你包裝
·         如果你有能力的話,歡迎捐款給我們
·         記得自備購物袋!



7. 這些食物從哪裡來?
在這裡所有的食物跟產品都是由雪梨附近的友善店家供應的,有咖啡廳、麵包店、超市還有中盤商等等。


8. 捐款會用在甚麼地方?
所有的捐款收入都會用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澳洲人,所有的食物跟物資都是來自無償的捐贈,包跨這整個空間!這代表著你所捐的每一塊澳幣都能讓我們供應兩餐給這個國家需要幫助的弱勢。

9. 為什麼要開這間剩食超市?
很多個理由,

  • 讓大家都能夠取得這些原本會被浪費掉的食物,尤其是那些處境艱難的人們
  • 減少澳洲的食物浪費並為人們供應充足的營養 
  • 為OzHarvest募款好讓我們有辦法繼續回收及分配被浪費掉的食物。
  • 這是一個創新而且有效的方法好讓我們能夠重新分配那些營養但原本會被浪費掉的食物。



這是澳洲第一間剩食超市嗎?
是的,這是第一間遵循「帶走你需要的,支付你能夠的」理念的案例。我們是受2016年在丹麥的剩食超市所啟發的。 



那些食物可以捐,那些食物不收?
收: 不須冷藏的食物:罐頭、義大利麵、餅乾、保久乳、麥片、茶葉/咖啡、抹醬/果醬等

不收: 冷凍食品、肉類、熟食、開過包裝的食物、海鮮、麵包、派、乳製品、三明治等


  
可以捐贈過了”有效期限”的食物嗎?
不可以,很不幸的是過了有效期限的食物已經有食物安全的疑慮了,然而,有些肉類在冷凍的狀況下仍然是安全的。


我可以捐贈過了”賞味期限”的食物嗎?
可以!如果食物的狀況很好而且也安全,我們是可以接受某些過了賞味期限的食物的。原則上來說,三個月內都沒甚麼問題,不過請記得要先跟我們討論過。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對你自己的人生,你選擇對不起別人,還是對不起你自己?

「你爸爸媽媽都支持你在做的事情嗎?」這大概是我這一兩年來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支持我做什麼事情?是支持我舉辦白吃野餐、免費商店?還是支持我到處搭便車、睡沙發?是支持我做沙發客來上課帶外國旅人到偏鄉學校?還是支持我出一本沒有版稅的無價書? 


不過呢,我猜人們真正想問的,應該是我家人是否支持我大學畢業服完役後卻不去上班工作賺錢,反而到處旅行做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情吧?


要我自己形容的話,我會覺得很多人心裡面應該都會覺得:「這傢伙做的事情好酷,但拜託千萬不要是我家小孩......」


實際上呢?我的家人其實並沒有真的支持我......只是他們不會反對或阻止而已。


我會說,很幸運的是,我來自一個就台灣標準來說,相對開放的家庭,即便我家人真的並沒有打從心底支持我想要做的事情,他們也不會試圖阻止我。

然而,之所以能夠如此,其實更應該說是我們從小到大不斷溝通的成果。

當我們年紀小的時候,甚麼都不懂,我們聽著父母的指導,走在他們認為幸福又安全的道路上,當我們漸漸的成長,成熟,開始有辦法思考的時候,我們開始發現,我們想要走的路線跟父母希望我們走的路線開始出現分歧,早一點可能是高中大學要念甚麼,晚一點可能是工作或是情人要怎麼找,總有一天,雙方的期待會出現分歧,這樣子的不同要怎麼處理?

我請我老爸老媽想像一下,現在有兩條路,一條是他們想要的,一條是我們想要的。如果我們照著他們想要的路去走,然後成功了,那當然很好,雖然我們可能會留有一點遺憾,但仍舊不是甚麼壞事;但如果我們照著他們想要的路去走,結果卻失敗的話呢?我們很可能會把責任都歸在老爸老媽身上,而不去思考是否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夠努力或是不夠用心,因為誰叫那是他們叫我們這麼做的?

那麼,換個方式想,如果我們選擇走我們自己想要的那條路的話呢?

也許,雖然我們經驗不足,有點魯莽,但如果還真的讓我們成功了呢?
這並不代表我們是在否定父母,我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方式很好,但我們這樣子也不錯不是嗎?我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其實就只是希望孩子能夠過得開心而已。

不過,今天大家最怕的,其實就是第四種結果,如果我們走自己想走的路,卻失敗了怎麼辦?

如果我們為自己做了選擇,然後失敗了,那我們自己會很清楚自己這樣子是行不通的,我們就會很清楚:老爸老媽是對的。我們同時也會知道,我們必須自己為自己負責,因為那是我們自己做的決定。

在許多家長的眼裡,自己的小孩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小孩,永遠不敢讓他們負責,但我會說,只有放手讓小孩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他們才有可能真的長大成人阿。

所以,雖然我家人的心裡其實不完全認同我的一些想法或行為,但是他們會選擇放手不管,讓社會和時間來證明。簡單來講,他們就是在一旁看好戲等著我破產啦。

可惜的是,他們一直以來都還無法如願。不過也因為如此,漸漸的,他們就習慣了這樣子的我。



每個人在面臨人生中各式各樣的選擇時,常常都會遇到兩種選擇:「對不起別人」的選擇,跟「對不起自己」的選擇。


也許學藝術會對不起父母,但為了父母去當醫生又對不起自己;

也許去國外闖蕩會對不起情人,但為了情人放棄自己的夢想又對不起自己;

也許在社交場合不喝酒應酬會對不起客戶,但為了生意搞壞了健康卻真的對不起自己的身子。


然而,在我的認知裡,絕大部分的台灣人……往往會選擇「對不起自己」的那個選擇,而且還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應該要選擇「對不起自己」。我不覺得這是好事,因為這樣的人,往往也會在未來理所當然的要求其他人做對不起他們自己的事情。




我真的很幸運,生在一個有條件能夠讓我選擇對得起自己的環境裡頭,我不斷地重複說著我很幸運,因為我知道,對許多人來說,他們家人的觀念並沒有那麼容易就能改變,我也真的想不到一個所有人都通用的解答……

但至少,我們可以從我們自己開始,終止這一條一脈承襲下來的鎖鏈,

讓自己成為一個放手讓孩子飛翔的父母、

一個支持情人追尋夢想的伴侶,

以及一個不用道德或文化來強迫他人的公民。


發現我好像沒有在部落格中分享過誰來晚餐的影片,有興趣認識我家人的話可以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