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用搜尋引擎來種樹:Ecosia

我想邀請大家試著更換一下平常在用的搜尋引擎,為什麼?

網際網路需要大量的電力來維持運作,而且是數十億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即便多數人無法察覺,但累積出來的消耗量其實非常驚人。換句話說,上網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但我們很難因此捨棄使用網路,我覺得也沒那個必要做到這麼極端。



Ecosia是一個搜尋引擎,跟Google及Yahoo一樣,他們收入主要來自民眾使用的流量所產生的廣告收入,雖然絕大部分的人們根本不太清楚Google或臉書這類的公司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但比較不一樣的是,Ecosia將他們至少八成的收入都拿去布吉納法索的沙漠裡種樹。而且,不是隨便種了就散人的那種觀光活動,是真的聘請當地人去種樹,讓當地的男人跟女人有辦法在照顧自己家園的同時還有收入,這也代表著更多的學生得以有機會去上學,最神奇的是,他們在沙漠中所種下的樹,存活率竟然可以高達70%。

不過,這麼一個有趣的商業創新,起因竟是來自一個環球旅行。


Ecosia的創辦人Cristian在畢業後,決定到世界各地旅行,尋找能夠對社會帶來正向改變的商業模式,他到了印度、泰國和尼泊爾,他嘗試著成立一個當地的搜尋引擎,可惜因為當地一天只有四個小時的供電而以失敗結案。後來,他在阿根廷及巴西的日子讓他意識到各地沙漠化的嚴重性,於是決定在環遊世界結束後,回到柏林,找了夥伴創辦了Ecosia。








每個月,他們都會公開他們的收據及商業報告,網站上很清楚地列出他們的捐款、用戶量以及種了多少棵樹,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種了六百多萬棵樹(而且數字還一直在跑),每十一秒鐘他們就會多種一棵樹。很簡單的,只要將Ecosia的網站設成首頁或是放到我的最愛上,也可以直接將它安裝到Chrome,試著在想要搜尋資料時,先試試用Ecosia來搜尋。雖然,我覺得認真要比的話,google還是比較好用太多了,不過一般日常會用到的搜尋,其實Ecosia就已經非常夠用了。


即便沒有點廣告或是都把廣告擋掉了也沒關係,只要每搜尋一筆資料,他們都還是會有廣告收入,而你所貢獻的樹有幾棵就會顯示在右上角。

"We want to create a world where the environment no longer needs protecting."(我們想要創造一個環境不需要被保護的世界)


在我看來,他們真的是一間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企業,而不是在賺了錢之後才在考慮拿多少錢來應付企業社會責任。

也許現階段我們解決不了網路用電的問題,但至少Ecosia提供了我們一個相對負責任的選擇。目前為止,我很樂意相信他們。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不是老師,我們還能為教育做些甚麼:新夢See More

離開學校之後,我開始在台灣各地環島,有時候在有機農場打雜,有時候幫忙自然建築的協力造屋,有時候也到學校或是部落書屋幫忙課輔或是簡單教一些英文,同時,也開始被邀請到各地的學校去分享。

我也許沒辦法帶外國人去每一所學校,但是我可以帶著他們的故事去跟各地的學生或老師分享。





然而,走了一圈下來,還是有一些問題出現……學校太多了根本跑不完。


同時,我們也發現,台灣每一所學校都需要舉辦各式各樣的講座:生命教育、環境教育、生涯規劃等各式各樣的活動都需要講師。但好的講師通常都住在大城市,他們會覺得自己接台北或是附近的講座就好了,幹嘛要特地花好三四個小時坐火車或是高鐵在轉車到偏鄉學校?分享兩個小時後再花好幾個小時回來,就算有車馬費講師們也常常不太願意。更何況,偏鄉的學校資源已經相對缺乏了,辦講座的成本卻又比都市學校高。


不過,當我們說偏鄉的時候,我們指的並不是那種坐落在地處偏遠、人口稀少、風景優美的小校,這些所謂的明星偏鄉長久以來已經承受了太多來自各界強勢的善意了,但不斷湧入的資金、書籍、電腦和食物,這種贈送、感謝、拍照、閃人的公益善心,往往卻不一定能真的幫到學生。

書籍不斷的湧入,但學生不看書就是在那邊不斷地堆著;

有了電腦但沒有人教,學生就是拿來上網玩遊戲;

食物則是最可怕的事情,人們捐了各式各樣的點心餅乾去給偏鄉學生,這些不斷湧入的食物,讓有些學生從不覺得應該要珍惜食物,而有些學生則被那些垃圾食物毀掉了健康。三餐只能夠吃這些別人捐助的垃圾食物,讓最弱勢的學生成為肥胖風險最高的族群,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




所以,當我們說偏鄉,我們指的其實是那些不山不市,不是山區、不是市區,鮮少被關注到或是缺乏資源的學校。

當我們說缺乏資源,我們指的並不是缺乏食物、電腦或是資金。我們指的資源,是那些能夠啟發學生對生命或對學習熱忱的資源,這些資源可能是一本書、一位老師或是一位能夠影響學生的人。

當我們說能夠影響學生的人,我們指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在政治、經濟或是學術上功成名就的大人物,而是那些曾經跟學生們一樣對生命感到疑惑或迷惘的青年朋友們,在現今的社會現實挑戰下,仍努力實踐自己理想並走出自己道路的小人物們。

我們發現我們周圍有許多這樣子的年輕朋友,這些人並不是老師,但仍然期待著能夠為教育做些甚麼。

我們都曾懵懵懂懂的在校園內徬徨著人生,我們也許有各自專精的領域,但我們其實不完全清楚自己學那些東西到底要幹嘛......

後來,我們之中,有些人開始去旅行、去國外工作、有些人自己創業,開始用自己的方式這個社會上創造自己的人生,我們漸漸地發現,我們在學校之外所學到的東西跟從課本裡學來的東西根本完全不能比。

我們學到了許多...我們真心希望自己在學生時期就能夠知道的事情。

同時,我們也漸漸地意識到,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問題,但卻不是各自獨立無關的問題,所有的問題其實都盤根錯節在一起,推到最源頭,許多人開始同意......"教育",可能是所有問題共通的核心。






於是,2016年,我們一群夥伴成立了台灣新夢See More協會,募集並培訓各個帶著故事的小人物們,讓他們不只是成為一位講師,帶著自己的故事到台灣各地的偏鄉國中影響學生們;更在講座後留下來陪伴學生,與學生們對話,幫助學生們找到力量,讓他們有勇氣去實現屬於自己的未來。


我的故事也許能影響到某些學生,但不可能影響到全部,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更多不一樣的人,讓各式各樣的學生都有機會遇到能夠為他帶來改變的一個故事。
路一直以來都不只有一條,我們並不是要給學生看一條最好的路,而是想讓學生看看各式各樣的路,讓他們去思考,然後做自己的選擇,去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我們想讓學生們看看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未來其實也有著各式各樣的可能性的。